數字時代資源配置方式已發生重要變化
2月18日,首屆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和治理學術年會在清華大學隆重召開。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吳巖,北京市副市長劉宇輝,清華大學校長王希勤,中國行政管理學會會長、學術年會主席團主席江小涓出席開幕式。紐約大學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托馬斯·薩金特等來自國內外15所大學和機構,50余位專家學者出席會議。與會專家表示,我們已經進入數字時代,資源配置方式、經濟運行邏輯、政府治理模式等都已經發生重要變化。
促進數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完善數字治理體系,離不開專門學科的全面構建和專業貢獻,需要與之適應的學術體系建設。
在開幕式上,教育部副部長吳巖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統籌部署,提出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教育部已全面啟動實施了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面向未來,教育部將大力支持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和治理的學術繁榮。
北京市副市長劉宇輝表示,北京近年來大力推進“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圍繞數字經濟核心科技領域積極打造新型數字基礎設施。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集中承載地,北京將持續完善制度框架體系、探索構建新型監管體系、全面建成超大城市數字化治理體系、構建好國際合作平臺,強化數字經濟理論與實踐互促發展,形成數字經濟引領發展的新格局。
王希勤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清華大學以基礎理論研究為牽引,將經濟、金融、管理、法律、社會、哲學等學科與數字領域重大問題深度融合,開拓了服務經濟與數字治理、數字政府與國家治理、產業數字金融、低碳數字經濟、數字商業與創新生態、數字素養與社會發展等一系列研究方向。以年會為平臺,清華大學將大力引進數字經濟與數字治理領域的戰略科學家,積極培養學科帶頭人和中青年學術骨干,與國際學術機構和業界共謀長效發展,以實際行動提升我國數字經濟領域的教學和研究水平。
江小涓表示,我們已經進入數字時代,經濟社會正在快速全面數字化。在經濟實踐中,生產要素構成、資源配置方式、經濟運行邏輯、政府治理模式等都已經發生重要變化。作為北京全球數字經濟大會的一個重要板塊,學術年會將匯聚國內外學術界力量,搭建學術平臺、營造學術氛圍、提供學術生態,推動中國數字經濟和數字治理學術理論水平提升,推動全球范圍研究合作,打造獨特的品牌影響力,為北京建設數字經濟全球標桿城市提供理論支撐能力和人才培養能力。
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中山大學、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羅漢堂、北京國際數字經濟治理研究院等國內專家以及來自紐約大學、美國康奈爾大學、芝加哥大學、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的國外專家,圍繞大會主題,就數字時代經濟發展規律、推進路徑、治理思路等進行跨學科對話交流,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學術理論建構貢獻。(記者 周雪松)
責任編輯:苗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