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通直接融資渠道提升民企獲得感
張煒
中國證監會近日召開黨委(擴大)會議提出,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支持民營企業融資成長的重要作用,著力提升服務的精準性和直達力,讓民營企業更有獲得感。相關專家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采訪時表示,資本市場加大對民營企業融資的支持力度可帶來雙贏,一方面為民營企業發展創造更好的融資環境,另一方面可吸納更多優質上市公司資源,提供更豐富的投資標的。
支持民營企業拓寬直接融資渠道,是近年來證監會的重點工作之一。據證監會在答復政協提案時披露,一是積極支持優質民營企業開展股權融資。近年來,民營企業通過資本市場融資的家數和金額穩步提升。2021年,近400家民營企業完成IPO,融資金額合計超過3200億元,同比增長10%。截至2022年3月底,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民營上市公司超3000家,占比約65%。二是全面深化新三板改革。全國股轉系統存量掛牌公司中民營企業占比九成以上,2021年至2022年6月底,累計700余家民營企業完成定向發行,募集資金近240億元。目前北京證交所民營上市企業市值近1400億元,累計通過公開發行募集資金約180億元。
“證監會提出要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支持民營企業融資成長的重要作用,相信這對民營企業的股權融資與債券融資都會有較大的促進作用,能夠適當緩解民營企業的融資約束,進而擴大投資規模,助力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鄙虾ν饨涃Q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金融發展研究所副所長鐘輝勇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采訪時說。
復旦大學證券研究所副所長王堯基向中國經濟時報表示,今年全國兩會傳遞出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積極信號,證監會提出“讓民營企業更有獲得感”,對民營企業是重大利好。拓寬民營企業直接融資渠道,有助于改善其“融資難、融資貴”,提升企業發展的信心,同時對宏觀經濟的修復與就業環境的改善都有積極意義。
王堯基稱,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不斷健全,新三板與北京證交所支持民營企業融資的針對性強,不同市場間的轉板機制逐漸完善,不斷為民營企業增強直接融資的獲得感創造條件。全面注冊制改革的實施,增強了市場的包容性,未盈利企業的上市渠道越來越暢通,給“專精特新”民營企業構建了良好的融資環境。
相關統計顯示,截至今年2月28日,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落地以來,新增民營上市公司368家,IPO募集3280.98億元。其中,2022年創業板共新增133家民營上市公司,IPO募集1518.59億元,平均募集資金11.42億元,較2021年增長62.22%。
“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民營企業占比超過80%。加大對民營企業上市融資的支持力度,還將有助于完善上市公司結構,提高上市公司整體質量?!蓖鯃蚧€說,隨著上市民企研發投入力度的不斷增強,將涌現出更多優質的科技民營企業投資標的,推動A股上市公司科技含量的提升。
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謝后勤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采訪時稱,全面注冊制改革從中長期將對一二級市場帶來積極影響。在充分信息披露基礎上,注冊制改革有助于減少企業上市排隊時間。因此,真正具備成長性的創新型民營企業以及符合中國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發展趨勢的龍頭公司有望受益。
對于資本市場支持民營企業融資成長,鐘輝勇建議,一方面,在股票發行注冊制全面實施之后,應加快推進民營企業的公開股權融資,扶持一批有發展潛力的民營企業盡早上市。另一方面,更好地利用債券市場,尤其是可以考慮發展高收益債券市場來幫助民營企業的債券融資。這對規模較小、風險相對較高的民營企業能夠提供較大的幫助。
謝后勤還建議,其一,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降低民營中小企業的綜合融資成本。其二,充分發揮金融科技的作用,回歸金融本質,搭建基于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的數字化信貸平臺,將金融供給方與需求方有效連接,打通資金渠道,整合銀政企等多方力量和資源。其三,完善融資增信機制,在提高民營中小企業融資能力的同時防范信用風險的發生。
責任編輯:許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