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輕工聯:加強科技成果鑒定 推動"創新輕工"建設
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精神,及工信部等五部門發布的《關于推動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堅持“四個面向”,通過規劃制定、平臺建設、成果鑒定和科技獎勵等手段推動行業科技創新持續深入,發布了《輕工業技術進步“十四五”發展指導意見》等科技規劃,認定了123家重點實驗室、120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每年組織高水平科技成果鑒定200余項,評選科技獎勵項目200余項。
成果鑒定工作是對科技成果的創新性、先進性和成熟性進行評價的重要方式,是推進成果轉化的重要手段,2022年,中國輕工聯克服新冠病毒疫情影響,有序推進科技成果鑒定工作,共計完成科技成果鑒定項目203項,涉及家電、食品、生物發酵、塑料、輕工機械、電池等21個領域,產學研聯合完成的項目占53.2%。其中涵蓋了美的、海爾、海信、伊利、蒙牛、金發科技、安琪酵母、寧德時代、五糧液、洋河等行業龍頭企業的高水平科技成果,及行業多個院士團隊在生物技術、菌種篩選、新材料等多個方面取得的創新性成果。
——在基礎前沿領域,將行業科技前沿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結合起來,在合成生物學、高通量篩選、合成細胞工廠全局優化技術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近10項科技成果通過鑒定,其中江南大學未來食品科學中心陳堅院士團隊牽頭完成的“細胞培養五花肉制備關鍵技術”,利用細胞工程和組織工程技術,在生物反應器中通過培養動物細胞的方式生產動物肌肉和脂肪,具有與動物肉相近的營養和風味。
——在綠色制造方面,圍繞國家“雙碳”戰略和綠色發展目標,在造紙、皮革、塑料、陶瓷和生物發酵等行業鑒定了一批綠色低碳成果,其中華南理工大學瞿金平院士團隊牽頭完成的“基于低碳理念的多層共擠吹塑薄膜自增強制造技術及應用”項目,構建了共擠吹塑薄膜從制造、使用到再制造的全生命周期低碳化技術體系,系統解決了傳統地膜易碎難回收、復合薄膜回收利用附加值低等長期困擾行業的共性難題。
——在數字化轉型方面,積極推進兩化融合,塑料、家電、家具、羽絨和制鞋等行業采用工業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與企業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等全流程融合應用,一批成果通過了科技成果鑒定,其中金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牽頭完成的“塑料智能制造技術研究及產業化應用”項目,基于客戶定制化、大規模及精益生產需求,開發了塑料智能改性制造技術,信號復合建模及車間物聯網和智能物流等系統,大幅降低了制造成本。
——在食品安全方面,聚焦食品安全全鏈條過程控制,新資源中不良因子及食品加工中危害物形成與調控機制等關鍵技術,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近20項科技成果通過鑒定,其中廣東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吳清平院士團隊牽頭完成的“典型食源性病毒高效檢測及防控技術研發與應用”項目,完成了食源性病毒在“人—環—食”鏈條傳播過程中的污染風險識別,構建了基因型水平的諾如病毒抗原庫和抗血清庫,獲得了具有綜合抗病毒功能的微生物新資源。
——在擴大消費提質升級方面,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家電、釀酒、五金、照明電器、乳制品、洗滌等近100項升級創新科技成果通過了鑒定,如美的集團開發的“家用中央空調動態工況下節能舒適自適應運行技術”,海爾集團開發的“零距離平嵌技術在冰箱上的應用”,旭宇光電開發的“低藍光高光效全光譜LED”,宜賓五糧液完成的“五糧濃香白酒及其功能成分對細胞活性的影響研究”,伊利集團完成的“低血糖生成指數關鍵技術研究及在乳粉中的應用”等項目,不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技成果鑒定工作影響力逐步擴大,將繼續精準對標國家戰略指向和輕工強國目標,積極通過大會、論壇、展覽等手段宣傳優秀成果,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不斷推進“創新輕工”建設,力爭輕工行業率先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國輕工)
轉自:中國食品報
責任編輯:王榮國